2023年已經過去了一半,酒水市場現況仍然不容樂觀。雖然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回暖,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餐飲和酒飲行業數據的增長,但細分到葡萄酒品類中,實際銷量并沒有明顯的上漲。
觀察上半年葡萄酒市場,可歸納為以下4點:報復性消費沒有到來,葡萄酒整體銷量下降;庫存積壓嚴重,低端葡萄酒承壓;價格戰愈演愈烈,白酒價格倒掛以及飲酒態度發生轉變,葡萄酒營銷更加接地氣等。通過多項數據分析,一起來看2023年葡萄酒市場年中總結。
01.
報復性消費沒有到來
5月消費增速回落明顯
制表:《葡萄酒》雜志
對比2022年全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城鎮儲戶投資意愿可看出來,2023年消費者的儲蓄意愿降低,消費意愿已經在緩慢提升。另一方面,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自去年12月開始,商品零售和餐飲已經從11月份的負增長回歸到正增長。到今年5月份,雖然市場銷售延續恢復性增長的趨勢,但增速回落明顯,相比4月回落5.7個百分點。消費者雖然兜里有錢,也有消費的想法,但是掏錢時更加謹慎,覺得錢捂在兜里總比用出來好。
制表:《葡萄酒》雜志
餐飲行業自今年春節起,一直處于火爆的狀態,尤其是以淄博為代表的燒烤烤串,迅速延伸至全國各地區。2023年第一季度,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3.9%,燒烤/烤串的增長率大幅度領先,達49.2%。然而,烤串雖然代表著情緒的釋放,另一方面也是消費降級的體現。五星級酒店用于商務和宴請的上座率極低,遠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。
反映到酒水方面,燒烤帶動了啤酒市場,2023年第一季度,多加啤酒企業實現銷量正向增長,如燕京啤酒、青島啤酒和重慶啤酒,銷量同比增長率分別達12.8%、11.02%和3.69%。1-4月,國內啤酒累計產量為1141.50萬千升,同比增長8.8%,超過2019年的同期水平。
制表:《葡萄酒》雜志
而葡萄酒的數據就不那么樂觀,根據5月海關發布的數據,葡萄酒進口數據降幅進一步增大,瓶裝酒進口量約1437.8萬升,同比下降約34%;進口額約9089.9萬美元,同比下滑23.3%。
對于今年上半年的市場消費現況,尤其是5月增速回落方面,壹玖壹玖集團電商公司的董事長鄭廣先在6月中旬的酒類論壇上表示:“個人認為,消費在5月是遭遇了‘黑五月’,報復性增長并未來臨。”他也列出了公司的銷售數據:2022年,壹玖壹玖集團的名牌酒銷售收入671萬,白酒銷售收入為6670億,實現利潤上漲接近2200億。但鄭廣先表示,這是庫存轉移的粉飾報表,真實情況并不好。茅臺的情況也并不樂觀,原來大量的社會資金是用來進行茅臺二級市場的存貨和倒手,但現在整個以高端的生肖酒為主,價格腰斬。
“報復性消費肯定沒有” 來自成都的經銷商陳翔(化名)也反映道“現在大家都在等,看國家是否會出刺激政策。據我了解,好多進口商都不做了,小型的經銷商也扛不住了,壓力太大了。”
02.
庫存積壓嚴重
低端價位葡萄酒承壓明顯
根據IWSR的數據,2019-2022年期間,全球的葡萄酒體量都是持續下滑的狀態。其中,2021-2022年間,降幅為5%。而金額方面,僅在2019-2020年間出現過小幅度下滑,2021年的已經回升甚至超過2019年的水平,2021-2022年間,再次上漲1%,總金額實現連續3年的上漲。雖然全球葡萄酒的體量在下滑,但金額卻在上漲,消費者已更傾向于趨于飲用中高端價位的葡萄酒,低價位酒款壓力只會越來越大。
通過不同價位葡萄酒這兩年的數據也可以看出來,2021-2022年,低端及以下價格的葡萄酒體量降幅最大,達6%左右,預計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也為負值。超高端葡萄酒的體量有2%左右的增長,預計在未來5年,高端及以上價位的靜止葡萄酒及起泡酒將會持續增長。
“端午節期間,我們銷量不錯,現在送禮需求比較多,尤其是團購。”陳翔表示,在價格方面,中高端價位的用酒需求增加,低端便宜的酒相對一般。“經濟不好的時候,大家就需要更多的社交活動,用酒也會更多,而且會拿稍微好點的。像是進貨價200-300元的葡萄酒,需求量就在增加。”
對于低端酒承壓嚴重,陳翔還補充道:低端酒承壓,一方面是由于前幾年有不少進口商或經銷商壓貨量大,現在都在做拋貨,導致市場上低端酒價格混亂。中高端酒價格能夠上漲,并且集中在一部分有實力、有庫存的經銷商手中,是因為在前兩年,好多中高端客戶的進口商不進貨了,所以就沒庫存。有庫存的,肯定現在就賣得好。如果之前選擇壓貨中高端價格段區間的進口商,現在做得還是不錯。但如果是低端酒,因為市場亂,壓貨多的,反而出不掉或者做得很辛苦。
廣州的一位意大利葡萄酒進口商從消費端和供應鏈端兩方面,分析了低端葡萄酒市場變化的原因。就消費端而言,在疫情期間,普通消費者的錢包受損,甚至從有存款變為負債狀態,因此現階段先要還錢、存錢,直到接近原有資產負債表,才敢繼續消費。而從供應端而言,疫情前大批外部資金都涌入葡萄酒行業,就算是煙酒店也敢在國外貼牌做一個貨柜的入門級別葡萄酒,在2020-2022這3年期間,各渠道都塞滿了庫存,今年低端酒庫存堰塞湖,大家都基于回籠資金,想辦法泄洪,但需求端沒有起來,導致庫存過剩。低端酒受到的影響最嚴重,中高端產品受影響相對較小。
03.
價格戰愈演愈烈
白酒價格倒掛
匯率費用越來越高,是最近酒業人朋友圈里常討論的話題。筆者的朋友圈,昨天就被這段話刷屏“去年4月,1美元=6.38人民幣,今天就變成了7.2人民幣,美元匯率上漲13%;去年9月,1歐元=6.8人民幣,今天就變成了7.9人民幣,匯率上漲16%。”“人民幣還是人民幣,美元還是美元,歐元也還是歐元,但你想喝的那支酒,成本躺漲啊!”
制表:《葡萄酒》雜志
匯率上漲等各種因素,明顯導致瓶裝酒進口數據的下滑,根據海關總署在5月發布的“瓶裝葡萄酒進口來源地的前十名”名單中,大部分國家的量額都呈下降趨勢。其中,位居第一的法國,進口量跌幅最高,高達60%,西班牙葡萄酒的進口量跌幅也接近50%。位居第四位的美國,因為基本盤較小,總體影響并不大。新西蘭的量額增長都相當高,猜測是因為進入夏季后,白葡萄酒需求量變大,新西蘭的長相思在國內市場一直很受歡迎,有不少酒商在5月已經開始備貨,所以量額上漲明顯。
但匯率上漲,是否就意味著進口商賣酒時的價格也一定會上漲呢?對此,一位上海的酒商回復道:“我們倉庫里就有去年匯率低時進口的葡萄酒,但價格不會因為匯率高就漲的。因為市場行情不好,再漲價更沒人買了。如果說市場行情好,那可能還能上漲一點。其實匯率上漲,對于中高端酒,比如批發價100-200元以上的,都沒有什么影響,因為利潤空間本來就比較大。但是對于低端酒就會影響很大,比如歐盟餐酒。因為利潤空間太小,匯率上漲這么多,如果選擇現在進貨,那批發價只能跟著漲。”話說回來,還是那句話,低端酒越來越不好做。
一方面,葡萄酒的匯率在上漲,而另一方面,價格戰也愈演愈烈,99元6瓶的產品,在各個直播間依然層出不窮。在“618”大促期間,天貓平臺也依然有29元/瓶的產品。除了OEM的產品價格一再降低外,也有部分名莊酒響應大促優惠政策,將商品降價,以提高銷量。
陳翔認為,酒類電商的銷量和平臺政策有很大關系。平臺在活動期間,會要求店鋪降價,如果供應商不降價,平臺就不會給流量。大促期間,流量幾乎能夠直接決定銷量。但原有產品一旦降價,就會價格倒掛,得罪原有客戶。如果上新品,至少需要3-6個月的時間,所以怎么樣都會很難做。
不過,價格倒掛最嚴重的,今年“618”當屬白酒。回看各平臺戰報,白酒的銷量都非常高,京東平臺“618”第一波開場10分鐘,白酒銷售額同比增長超7倍,天貓平臺白酒同比增長56%,蘇寧超市白酒增速最高達到325%……除了茅臺以外,大部分白酒品牌價格都向下調整,通過降價來刺激消費者購買。雖然這種方式讓銷量上漲,但也引起了不少經銷商的不滿。具體內容可看文章:《白酒價格大面積倒掛,“漲價去庫存”也不好使了》
04.
飲酒態度發生改變
葡萄酒營銷愈加接地氣
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,對于不少國人而言,葡萄酒不僅是飲品,也兼具社交屬性。然而,隨著Z時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,年輕人群對于酒飲的需求更加多元化,這在推動酒飲市場發展的同時,也給葡萄酒帶來了更大的挑戰。
圖片來源:艾瑞咨詢
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《2022年酒精飲料用戶洞察報告》,低度酒電商銷額增速高于酒類電商的平均復合增長率,其中,個性化調制、甜型風味、刺激性口感特點的酒飲產品更加受歡迎。根據2021Q2-2022Q1酒類電商銷售額數據,啤酒的復合增長率最高,達11.8%,葡萄酒最低,僅有1.5%。
在受眾人群方面,女性已經成為葡萄酒的重要受眾群,針對女性消費者的酒飲,線上銷售呈明顯上升趨勢。在調查中,男性最近一次飲酒類別中,白酒占比最高為70.8%,而女性賊是葡萄酒占比最高,為59.3%。此外,除白酒類別外,女性對于中高端酒飲的價格接受度均高于男性,以葡萄酒為例,高于500元的葡萄酒,女性接受程度為34.2%,而男性則為30.2%。
圖片來源:艾瑞咨詢
在部分中產消費者的消費降級,以及年輕一代成為酒水消費主力后,各企業在酒水營銷思路上就需要不斷做出調整。比如,“晚安酒”“小甜水”“低度酒”“低熱量酒”這些關鍵詞,幾乎都是近年來新出現的營銷詞匯。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,對價值也有更加苛刻的要求,無論是極致的性價比,還是品牌、產品和場景帶來的情緒價值,都是消費者在掏腰包之前,會認真思考與比較的內容。越來越多的葡萄酒品牌已經意識到了這個變化,不再一味地走高端路線,而是真正“下凡”接觸到消費者,去做營銷。Fendi都和喜茶聯名了,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?
隨著過去3年的洗牌,葡萄酒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2023年的上半年已經過去,不少酒商的壓力感到越來越大。沒有人說得好下半年的市場情況是否能夠好轉,酒商還是需要做好半年總結與復盤,根據自身的定位,擬定下半年的銷售目標與營銷策略。
文、編 | Estela